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敬业 精技 厚德 笃行
目录
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740101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3年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旅游大类 74 |
旅游类 (7401) |
导游员 |
导游资格证书 景区讲解员 (初级) 展览讲解员 (初级) 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二级甲等) |
导游服务方向 |
景区讲解员 |
||||
展览讲解员 |
||||
景区管理 |
说明:根据证书制度,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组织学生考取1到2个职业资格证书。
以思想和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秉承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就业的培养理念,推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面向旅游公司、旅游社、旅游景区、展览场馆、文博院馆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游社服务及其他旅业服务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1.具有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富有团队精神、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具有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
4.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和文明旅游。
5.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6.具有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
7.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创新创业的意识。
1.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2.掌握外语技能,能使用常用旅游英语口语表达,进行一般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
3.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技术,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
4.掌握必需的旅游业知识,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5.掌握旅行社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胜任旅行社的基层岗位。
6.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知识,能解决旅游接待过程中实际问题。
7.掌握服务心理学知识,能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并能与客人有效沟通并获得认可。
8.把握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创造性的开展服务工作,满足游客个性化的要求。
9.取得导游、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1.具备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带团业务。
2.具备省内主要旅游景点(区)及常规旅游线路的讲解能力。
3.具备按照导游接待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完成导游接待服务工作的能力。
4.具备旅游应急处理知识,能处理旅游服务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具备当地餐饮、住宿、交通、景点(区)、娱乐项目等基本接待信息的收集应用能力。
6.具备识读旅游地图,并正确使用地图工具标志和解读旅游资源的能力。
7.具备落实单项旅游产品的预定及变更的能力。
8.具备旅游社外调、外联的业务知识,能提供旅游行程及价格咨询的能力。
9.具备旅游产品知识,能协助客户完成旅游产品预定的能力。
10.具备提供专项旅游产品导游服务的能力。
11.具备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人文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12.具备安全使用及日常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设备的能力,具有使用、指导使用、日常维护相关可用设施设备的能力。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核心专业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序号 |
课程 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政治经济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政治经济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 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44 |
6 |
数 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44 |
7 |
英 语 (基础模块+旅游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提高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旅游服务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入境客源接待服务和出境旅游工作打好基础。 |
144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提高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72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为全面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
144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激发学生艺术鉴赏兴趣,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公共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职生。。 |
36 |
11 |
历 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 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旅游概论 |
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旅游业性质、构成、特点、意义和作用,了解世界、我国旅游业的调控政策和最新旅游发展动态,能在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服务、管理和决策。 |
72 |
2 |
普通话训练 |
了解普通话的基本理论、语音结构、音变规律及应试中注意的问题,进行训练实践,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应测能力。 |
72 |
3 |
导游实务 |
了解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掌握导游员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熟知旅游常识;能独立开展导游服务,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应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和游客的特殊需求,为将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144 |
4 |
旅游职业礼仪与交往 |
了解在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节,掌握对客服务岗位上的礼貌服务要求,掌握商务接待礼仪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能在岗位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展示良好形象,提升文明服务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72 |
5 |
旅游政策与法规 |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掌握景区、旅行社、导游、旅游安全、旅游投诉、合同纠纷、旅游出入境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能在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权益、规避风险,为将来胜任旅游工作打下基础。 |
72 |
6 |
旅游社业务 |
掌握必要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知识,熟悉旅行社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培养学生旅游社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旅行社一线业务操作。 |
72 |
7 |
应用文写作 |
学习应用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基本要素掌握行政公文、传播应用文、法律应用文、经济应用文、事务应用文、礼仪应用文和涉外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和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
108 |
8 |
公共关系 |
学习基本的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知识,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和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技能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工作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
144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 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参考 学时 |
1 |
模拟导游 |
掌握地陪、全陪导游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不同类型景观的特征和讲解技巧、方法,熟悉接待过程中游、行、住、购、食、娱、旅途服务、突发事件应对各环节服务的实施步骤,为实地导游夯实基础,形成熟练进行标准化讲解的能力。 |
72 |
2 |
导游基础知识 |
了解中国历史、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文学文化、风物特产相关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在讲解和对客表达中的文化内涵;能运用相关知识讲解,帮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了解和尊重当地民俗和宗教。 |
72 |
3 |
中国旅游地理 |
了解《旅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掌握景区、旅行社、导游、旅游安全、旅游投诉、旅游出入境等相关法律、规范;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法律知识维护权益、规避风险,为将来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
72 |
4 |
形体训练 |
了解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初步掌握形体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高雅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素养,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
36 |
5 |
地方特色旅游 |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背景,依托地方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地方特色旅游》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基本概况和主要文旅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历史人口、区划、交通、旅游资源、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特产美食,以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等,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提升旅游服务技能,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地方的家国情怀。 |
36 |
6 |
导游才艺 |
了解导游才艺基础知识,掌握导游才艺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技能,如唱歌、书画表演、乐器演奏、朗诵、魔术杂技、相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导游服务技能水平,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对快乐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市场需要。 |
72 |
3.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为强化岗位服务技能,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实训,实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综合实训,增强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育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顶岗实习
专业顶岗实习可在专业对口用人单位主要使对景点服务岗位和基础管理岗位进行实习,实习岗位涵盖旅行社实习生、景区讲解员等等。学生参与在实习岗位的工作计划安排、服务接待、业务开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旅行社、景区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增强独立工作和就业、创业能力。
每学年教学时间36个小周(含复习考试),累周学时一般为32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4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中应设有专业拓展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说明:
(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教学安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每两年应有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具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
专业技能课教师应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熟悉、旅行社、旅游景区主要对客服务工作岗位流程,能持续吸收行业和教育界新知,具备教学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的能力。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教学、实训、展示、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实现产教学用一体。校内实训基地应包括岗位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实训设备配置应不低于相关标准。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音响等硬件设施,校域内全网覆盖,共享云教育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智慧教学平台,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实景、实境的角度出发,建有 3D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旅行社经营管理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完全能满足培养学生导游服务、酒店服务、景点讲解、旅行社接待能力的实训需求。
3.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和企业经营双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训一学期,通过校外实训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使学生掌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技巧,强化服务质量。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要求
学校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目录》,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要求
为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求,方便师生查询、借阅,配备有电子图书阅读机,共享各个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图书室配备有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投诉与旅游事故案例分析、住宿,餐饮等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图书。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要求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校在制定实施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应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明确主要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明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强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公共基础课应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优雅形象气质的重要保证。公共基础课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旅行社、饭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职业技能,由理论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改革课题小组共同构建基于旅行社、酒店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线路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人物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互动、技术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应用操作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空间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基础课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提倡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应符合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课程教学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基础课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按照导游服务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强化旅行社导游、旅游景点讲解、景区管理等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要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等教学组织形式结合。通过多渠道灵活化的展示教材,借助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室、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教材、教具、课件和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结合,帮助学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在逼真的情景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投入到教师发布的项目任务中,从而使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检测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实习实训与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更新、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管、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检测与改进,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充分利用评估分析结果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执行教育与行业、校内与校外、行业资格证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标准。强化过程管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办法,将学生平时学习、期中、期末成绩纳入学期总评,将课前、课中、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教学过程评价,形成了由教师、学生、企业导师参与的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效提升效果,学生全面发展。以赛促学、以学促练,提升旅游服务技能,重视岗位规范操作,培养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素养,引导节约能源、低碳消费和文明旅游,树立环保和服务。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有关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行业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和补充专业教学内容,及时采用新标准和新规范。
创造条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国际通用的技术与标准,适时调整、更新和补充专业教学内容。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评价环节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吸收学生家长、旅行社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行业资格证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总体要求,把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专业特点,制订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机制;要把课程评价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和发布。
建立健全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专业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要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企业评价、学校和专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和方式。把教育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社会、家长参与学生质量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要把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改革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3.评价内容
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依据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
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省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1.学制:学生在三年内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 (中职) 规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成绩未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结业后可在一年之内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合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特殊情况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延长修业年限。
2.综合素质测评:通过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测试。按照中职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进行量化测评,测评成绩在合格及以上。
3.专业技能:在校期间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按照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在修完专业核心课程后,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合格。
4.实习实践:完成不小于3个月的顶岗实习,经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共同鉴定成绩在合格及以上。